紫外线的基础认知
紫外线是电磁波谱的一部分,位于可见光和X射线之间,其波长范围被定义为100nm到400nm,该范围为国际公认的标准。紫外线来源于太阳、人造UV光源(如UV灯、激光器)。紫外线作用于物质时,会先破坏物质原有分子结构,再促进形成新的化学物质。其具有不可见但有能量的特点,能与物质发生化学作用。
UV波长的划分
按国际通用标准划分,UVC(100-280nm):短波紫外线,其特点为能量最高,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,穿透力弱(仅达皮肤表层);UVB(280-315nm):中波紫外线,特点是部分被臭氧层吸收,穿透力中等(达表皮层);UVA(315-400nm):长波紫外线,特点为穿透力强(可达真皮层),占太阳UV到达地面的90%以上。
不同波长UV的作用
UVC:具备杀菌消毒功能,通过破坏微生物DNA/RNA,广泛应用于医疗、水处理、食品加工等场景。注意:UVC对人体有害,需严格避免直接照射。
UVB:一方面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,对健康有益;但另一方面,会导致皮肤晒伤、出现红斑,长期照射还可能引发皮肤老化。
UVA:可深入皮肤,造成胶原蛋白流失,进而引发皮肤老化、产生皱纹。不过也有积极应用,比如用于光疗(治疗银屑病等皮肤病),以及UV固化领域(助力油墨、涂料干燥)。
应用场景举例
医疗UVC消毒设备
UVB光疗仪
工业UV固化技术(电子元件、印刷)
最后总结:波长越长,穿透性越强。合理利用UV特性,同时做好防护。